浙江宁波,宁海深甽镇,清潭古村。
发源于第一尖的清溪从山谷间蜿蜒地流淌,静静地流过孔家,静静地流过上横村、下横村,也静静地流过清潭古村。明代的方孝孺曾被朱棣诛灭十族,方孝孺的学生张岵因受牵连,自沉清溪的斗岩潭, 因忠节清气,宁海深甽的里岙村也名清潭。
沿着清溪,让我们细细地寻觅清潭古村那一份厚重的历史。
清溪边上有双枝庙。 到村口,有新修的“清潭古村”的村牌,右拐而进,就是被誉为“缑北第一庙”的双枝庙,抗战的时候(1943.9—1945.8)奉化中学曾办学于此,双枝庙古戏台因精致的木雕和彩绘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双枝庙,又称灵隐庙,明正德年间建造,明万历年间扩建,民国元年重建前厅和戏台,此庙果然不同一般,庙门的屋檐上的木雕做工精细,色彩艳丽,整排的雕成,不同凡响。“双枝庙”几个字苍劲有力,正门和边门画着三对门神,正门的对联是原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张再祥撰写的:作事多端入庙烧香焉有益,问心无愧见神不拜也何妨,细细品味挺有意蕴。正面有四扇精致的木格窗,镂空雕刻着“一乡保障”四字,有护佑一方之意。
庙内最显眼的是那古戏台,做工讲究,藻井是螺旋穹窿式的,最中间是八卦铜镜,特别是月宫部分雕刻的漆饰七十年不变。戏台的正中画的是一个麒麟,藻井四周的横木上画着“唐僧取经”“秦香莲”等一个个戏曲故事。戏台正中两侧刻着两幅对联,分别是:价值千金春一刻,愁消万古曲三终。九大洲风云台上现,廿四史人物此间壮。戏台的前柱上则刻着:一曲阳春唤醒古今梦,两般面目演尽忠奸情。两侧看台的木雕显得犹为精致,在横厢上整排的镂刻一幅幅木雕作品,让人惊叹古代匠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双枝庙的对面是康熙殿,里面供奉着康熙皇帝,这也少见。
清溪边上有螺蛳塔。 这是国内少有的用卵石垒成的风水塔。螺蛳塔是紫金岩塔的俗称,也叫鸡子岩塔,塔高四层,建于岩上,陶缸为顶,形似巨螺,塔的四周有九座山峰环抱,故有“九龙抢珠”之象。据记载,此塔最早建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清嘉庆庚午(1810年)崩塌重修,再遭毁损,今见螺蛳塔是2003年再次修复的。据《清潭张氏宗谱》记载:鸡子园岩,宅之下水口,一奇岩园如鸡子,又名罗星,在水际。凝眸尽是嶙峋石,罕见似卵园,良匠不施雕琢。
在塔边遇见82岁的张大爷,他生动地给我们说起了这个塔的传说:清潭村风水很好,历代都有当官的人涌现,曾出过宰相级别的大官,当地有一位县令曾来拜访他,却受到仆人的怠慢和讽刺,把他比作他家的狗。县令寻思报复,察看清潭后,认为此塔所在的地方是村里的风水所在,就派人在这儿凿石,谁知凿了又生,根本无法完成,后用狗血喷石,终于凿下去,飞出了一对金麻雀,金麻雀一飞就飞到了奉化,出了个王尚书,此后村里再也没有出过大官。后人就认为村里的风水被破坏了,于是在此建塔。
清溪边上有尽忠潭。 距村大约 1公里的地方有明代进士张岵投水的斗岩潭,潭边曾有红色的岩刻“尽忠潭”三字,但是红色褪去后已难辨认。据县志记载,张岵历任河南道监御史等重职,因为方孝孺不肯为篡夺王位的燕王朱棣起草诏书而遭灭十族,作为方孝孺学生的他自知道难逃劫难,“遂弃衣冠自溺于斗岩潭,其族老幼百余口同溺。”明宣宗即位后,赐谥张岵“忠节”,改斗岩潭为“尽忠潭”。《张氏宗谱》记载:张岵,字原望,号慎齐,明洪武殿试第十五名,历仕河南道监察御史兼武英殿大学士,闻建文靖难之变,即号哭,具衣冠书于九思堂。云:父逝子当存祭祀,君亡臣岂独留身?书毕,北面再拜,遂弃衣冠,祖孙皆溺于斗岩潭。
我曾翻阅了《张氏宗谱》对斗岩潭的记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潭也,水灵灵,石岩岩,山径溪涧之中,而忠节之衣冠没焉!呜呼!千山啼鸟疑闻唤子之声,一水之波尽是哭君之泪。仙耶?龙耶?其殆御史公耶?名乎?灵乎?惟此斗岩潭乎?此段文字见潭思人,饱含了张氏后人对张岵深情的怀念。
清溪里面有禁潭界。 从下张老岙桥到双枝庙这段溪流,是流过清潭古村的,老岙桥桥下的的岩石上刻有“禁潭界”三字,双枝庙双拱桥前的一突出岩石上也刻有“禁潭界”三字,这段水路长1300米,当时百思不得其解,问问过来的一位老者,他说大概是村和村的界碑吧?后来才知道那是禁止村民在溪中乱倒垃圾和捕鱼的警示石,可见村里的先民们早有环保意识,清潭的水流淌千年,依然碧绿清澈,这跟村民们世世代代传承的对环境的保护理念是分不开的。
清溪之上有两座古老的石拱桥:一为老岙桥,一位新岙桥。老岙桥位于斗岩潭下百米,上张村口,旁有双溪亭;新岙桥位于斗岩潭上百米处,是古时通往新昌路上的一座古桥,桥不远处山上有一方形的岩石,当地人称之为“相印”。今人在石上建了一座石塔,岩石的两面分别刻上了“孔横山村欢迎您”和“欢迎您再来”几个红色的大字,这一份“热情”让"相印"看不出来了。
走进清潭古村,村里还保留着三座古老的祠堂,分别是飞凤祠、孝友祠和小祠堂:飞凤祠的古戏台能和双枝庙的古戏台相媲美,戏台上还保留着许多精美的绘画,一位老人指着一幅“苏武牧羊”的画说,这是我们村里宝贵的艺术瑰宝。古戏台藻井做工精美,顶上的八卦图案很有特色,抗战时,奉化中学也曾经在这儿办学;孝友祠正在修整,也有戏台,孝友堂,也称祖堂,堂内对联“恩垂浩敕家声远,业在诗书世泽长”是明代大儒方孝孺题写的;小祠堂显得空落寒碜,只见堂中一根根巨大的屋柱。
村中还保留着花阊门道地、三鉴堂等古建,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在渐渐破败。我先是走进了花阊门道地,清朝从这个道地里走出过一名贡生、两名武生、一名增广生和三名太学生,从民国到现代也是人才辈出。走进车门,卵石砌成的路面图案精美,油光发亮,道地的竹椅上有位老人酣睡着,全然不觉有人走进来,道地的木板上写着许多文革的标语,东面一侧的房子已经倒塌;接着我走进了三鉴堂,正在大修,高高的马头墙正在重现往日的繁华,这是张明养的故居,张明养先生192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复旦大学教授、系主任。
清潭古村,山清水秀,暖暖的阳光照耀着这个小山村,许多老人神情自若地静守着自已那一份人生的时光。
古村记编辑,图、文均原创于古村记特约作者:宁海葛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