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的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古镇商业文化积淀深厚,在北宋初年就是繁华的集镇和水路枢纽,明清时期更是南北商贾云集,被称为“小桂林”,素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之说。 在我国南方地区,客家人称“乡下的集市”为“圩”,大圩古镇也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宾阳芦圩、苍梧戎圩、 贵县桥圩)之首。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街道两旁青砖青瓦的明清建筑随处可见,堪称百里漓江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 沿街的骑楼建筑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沿街的一侧作为商业铺面,在最繁荣的时期,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由于大圩古镇不如桂林山水那么有名气,少有游客前来,也因此较好的保持了原始风貌。 在水运兴旺的时期,全国各地的商人在镇上建起了多座会馆。其中最著名的万寿宫,又称“江西庙”,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而建。遍布各地的江西商人,只要具备一定的财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造万寿宫,而万寿宫也成为事实上的江西会馆。 古镇内历史古迹随处可见,在古街的太平门和永安门之间,是明清古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段,包括高祖庙、清真寺、祠堂、廖宅、黄宅、李宅等都值得一看。古镇特色鲜明的建筑也吸引了《刘三姐》、《花轿泪》、《马可波罗》等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 千百年来,古镇历经数次火灾均安然无恙,这是因为街道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道特别高大的防火墙,门楣上分别写着永安门、泗水钟祥、太平门、瑞霭瀛洲等吉祥词语,在上图太平门旁边还完整保留有一座《抗战建国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 到大圩旅游,万寿桥是必去的地方。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石拱桥,位于马河与漓江的汇合处,是电影《刘三姐》片尾“奈何桥”的取景地,也是欣赏漓江及对岸螺蛳山的最佳位置。站在桥上,远处云遮雾罩的青山和竹树掩映的乡村,构成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卷。 大圩古镇共有13个码头,比桂林的码头还多5个。当年孙中山北伐时,就是在大圩的塘坊码头起岸,并于1921年12月4日在江边扎台发表过讲话。码头对岸的磨盘山脚下还有清末抗日名将唐景崧的墓地,是一个寻幽探胜的好去处。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