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欧美风情] 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古城,铁托曾在此撂下一句狠话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4380

绿铜v3_04绿银v3_04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金v1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9 1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世纪的石头房子、天主教堂与东正教堂并存、古罗马风格的建筑、交错如迷宫般的小巷、长达4.5公里的古城墙。抬头向上看,残破却不失威严,延伸至山顶的防御性“长城”,云雾缭绕的峡湾、再加上热情的当地人以及他们熟练的英语,低廉的物价……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这座小城都应该是我的菜。
蜿蜒而上的“长城”。
教堂
科托尔 (Kotor/Котор),黑山南部海港小城,位于亚得里亚海科托尔湾的南端,也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
小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来自希腊西北部的伊利里亚人曾定居于此。
公元前168-公元476年,它曾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附属国。众所周知,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归属了拜占庭帝国。
公元1185-1371年由塞尔维亚Nemanjic王朝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被称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此后又由匈牙利和波斯尼亚王国短暂统治。
1420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此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控制。
1797年,归并威尼斯海上王国。此后数年战争不断,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塞尔维亚等先后入侵,是科托尔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
1945年二战结束,铁托带领军队夺回了科托尔,它成为了南联盟的城市。
随着南斯拉夫解体,2006年,科托尔归属黑山共和国。
小城面积不大,老城区人口约5000人,78%的居民信奉东正教,13%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相比较政权更迭的人祸,更可怕的是天灾。从15世纪起,科托尔经历了数次毁灭性的地震和蔓延全城的黑死病,要么房屋尽毁、要么人畜尽亡,城市几乎被人所遗忘。面对天灾人祸,科托尔人没有放弃,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城。
黑山共和国,曾是南斯拉夫联盟的一部分,2006年宣告正式独立(2003年曾与塞尔维亚一起独立,简称“塞黑”),首都波德戈里察,官方语言黑山语(大部分人英语都很好),货币使用欧元。它虽然不是申根区,但持有申根多次旅游C类签证,可免签入境7天。
科托尔距离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仅仅有90公里,从杜布罗夫尼克有许多黑山一日游的Tour,前往科托尔和布德瓦。但我一般不愿意参加这种“到此一游”的Tour,总觉得时间短不尽兴,就选择了从克罗地亚继续往南自驾前往黑山,并且在科托尔古城内住上两晚。
但就这短短的90公里路程,自驾车,需要将近两个小时。因为,全!是!山!路!
从路线图上不难看出,要绕过整个峡湾才能抵达科托尔
说来也奇怪,前南分成的几个国家名称翻译成中文都是音译,只有黑山例外。之所以叫黑山,据说因山上树木都是深色而得名。而黑山的名称是Montenegro。直到我旅程结束,我也说不利索它的发音。
国如其名,从杜布罗夫尼克出发就是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科托尔更是位于峡湾的一头,要转过整个峡湾才能抵达老城城外。这一天阴雨连绵,在君临城外的山上喝茶听雨等了半天到中午才出发,雨天开山路,也无心欣赏美景,看到的只是笼罩在峡湾上的迷雾。
科托尔古城门口就挂有地图,整座城市呈三角形,和杜布罗夫尼克一样同样也有三座城门。
分别是北侧的临河门(The River Gate)、西南侧的临海门(The Sea Gate)和南端的古蒂茨门(The Guduric Gate)。临海门前的海湾,如今已成为科托尔湾重要的港口。
临海门是主城门,始建于1555年,是进出老城的主要通道,中世纪时是城市防御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由于当时海盗猖獗,甚至经常假扮商人入城勒索。为保护市民,科托尔政府就把关口设在城门前。
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城徽随着统治者的更迭而变换。起初是威尼斯的飞狮造型,后来又换成象征着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如今看到的是前南铁托时代的标志,刻有1944年11月21日的字样,是当时铁托率领的游击队从纳粹手中夺回古城的日子。铁托夺下城池后绝尘而去,留下一句话:你的我不要,我的你休想拿走。
这句话就被刻在城徽下的长条石上。
城门内部的雕刻
古老的城墙隔开了古城内的世界和外面的峡湾
北侧的临河门(The River Gate),建于1540年
前南斯拉夫人(黑山人)起名字也挺有意思的,临海就叫临海门,临河门顾名思义,城外有条河
老城内是不能进汽车的,自驾车只能把车停在临海门外的停车场。 南侧的古蒂茨门(The Guduric Gate)
临海门外就是峡湾。别看这么小的港湾,水深可以停靠大型邮轮
在城外抬头向上看,就能看见山上的“长城”,以及半山腰的那座小教堂
下午抵达科托尔城内,见雨丝毫没有停的样子,想反正明天还有一个整天在这里,就坐在门口的酒吧,和当地人闲谈。酒吧老板跟我说,他不喜欢大城市,人多车多,上班要换好几次车,可是在这里,走路就来了。我说对,在北京也一样,我们平均上班路上就要一个多小时。纽约、巴黎、上海不是都一样么。
他笑了,说:可是大城市确实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所以……
我接过话来:所以全世界的大城市是一样的。我去西西里的时候,那里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去……
他说:米兰、罗马、甚至巴黎、伦敦……
Perfect!
小城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交错如迷宫般的小巷,漫步其中,会感觉城市并不像在地图上看上去那么小;但绕来绕去,却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曾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在威尼斯游览,拿地图迷路的概率是99%,不拿地图迷路的概率是100%。这句话是形容威尼斯纵横交错的街巷与水道的,既然历史上曾被威尼斯王国所统治过,科托尔的古城也和威尼斯一样。在科托尔城中漫无目的的闲逛,不知道穿过一条狭窄的街巷,在下一个转角处,有怎样神秘的建筑。最好的观光方式就是丢掉地图,漫无目的的闲逛。
古城同样也是野猫的温床,黑山科托尔,随处可见喵星人。据说黑猫在科托尔的历史上曾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黑猫警长”就成了科托尔的象征之一,还专门有黑猫形象的旅游纪念品。甚至城里还有一家猫博物馆,收藏了各个时期不同种类的猫的照片。
虽然是闲逛,起点就可以从正门开始。城门内是军队广场(Square of Arms),面积不大,但在城里已是最大的广场。
科托尔的格局具有典型的中世纪城镇特点:城市由若干广场构成,广场周围环绕着教堂、学校或是民宅,广场之间由街或巷连接。这样的布局在无公共交通的时代较好处理了市民活动空间的问题,广场既是休闲场所又是贸易集市。
广场上的钟塔(Town Clock Tower)是城里地标性的建筑,始建于1602年,还没完工便遭遇大地震,重建时位置西移海边,1979年的地震再度遭毁,又搬回这里重建。于是钟塔就兼有巴洛克和哥特式的风格。
山上的城墙与堡垒在云雾中时隐时现
钟塔前这根不起眼的黑色三角形立柱,名为耻辱柱(The Pillar of Shame),是中世纪时用来惩处犯人的,罪犯被锁在立柱旁,颈部悬挂木牌示众,任由市民围观羞辱。
黑山尤其是科托尔,基本上完全依靠旅游业,即便是下雨天,广场上仍然是密密麻麻的游人,当然,大多都是一日游的团。
===================
【作者:沙漠玫瑰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6 15:40 , Processed in 1.99997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