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风景如画] 在古巴,1个人1个月只能有5个鸡蛋

[复制链接]

灰铜v1_05绿铜v3_03绿银v3_04灰金v1_05绿金v3_03绿金v1_01紫铜v1_05紫银v2_01紫银v1_01紫铜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0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巴,是我去过的国家里伊朗之后最喜欢的国度,哪怕那里些许残破,哪怕那里景点单一,但人和感觉,永远是旅途中最为微妙的元素。
  谨以这篇近5千字的长文,记录那个残破却在历史长河中几度波澜的首都,也记录古巴历史的重重突围。
  伟大的革命领袖卡斯特罗一路走好!
  古巴,🇨🇺好运!
  “我能用我的鞋子和你的鞋子进行交换吗?”一名古巴年轻人指着我脚上这双美国品牌的鞋子问我。他说在古巴现在还买不到这样的鞋子,可能几个月后就能买到了,但或许还需要几年。
  说实话,在来到古巴之前,我未曾想过这里的物资会如此的匮乏,更未想过美国的经济封锁会对这里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所以,有些地方,只有你亲自去了,才会知道它是不是你心中的模样。2015年11月,在古巴和美国刚刚恢复外交关系的四个月后,我有幸来到了这个可能即将发生变化的国度,看一看这个加勒比海北部的神秘岛国。



  飞机从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起飞,飞在大西洋的上空,两个小时后一片绿色的群岛出现在眼帘,我知道古巴就在下面。这个国家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因其地图形状,被称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和“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关于古巴,有过太多幻想。社会主义国家、切·格瓦拉、卡斯特罗、猪湾事件、导弹危机、海明威、雪茄、朗姆酒、拉丁舞,这一道道标签张贴在这片群岛上,散发出一种神秘气息。而那里普通的人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了?
  飞机降落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出了机舱就感受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个岛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为25摄氏度,而11月正值当地温度较高的时候。
  紧接着出海关,在古巴,除了美国人,任何国家的人只要在机场花上二十五美元购买一张旅游卡便能入境,因为在古巴,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岛屿上充足的阳光、细白的沙滩、碧蓝的海水让这个享有“加勒比明珠”的国家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度假胜地。
  然而在出海关时却遇到了一件并不愉快的事情,同行的一个中国女孩被强行要求在入境前购买了一份二十美元的保险,因为我们一行每个人准备的材料基本都差不多,所以能够判定是海关人员想从中获取利益。后来得知,古巴人均月收入在15到20美元,一些当地人会从旅游业里去获取一些收益以便更好地生活,才对海关人员的刁难有些理解。

  旅行中每到一个国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兑换钱币。出了机场就能看到有很多人排着长长队伍换钱,在古巴,自1994年开始实施“双货币机制”,也就是在古巴流通的有两种货币,一种是CUC(可兑换比索,俗称红比索),这种货币同美元挂钩,一红比索兑换一美元,对于外国游客,基本只能使用CUC,用餐、住宿、购物、交通等全都用CUC支付,而另一种货为CUP(古巴比索,俗称土比索),古巴当地人使用较多,大多用于露天菜市场购买蔬菜和水果、乘坐公共汽车、在部分国营餐馆吃饭等。
  另外,在古巴如果使用美元进行兑换,需要交百分之十的手续费,这源于古巴禁止美元在国内作为贸易货币流通,以此作为对美国经济制裁的回应。

  换好了比索,便打车直奔哈瓦那老城。在古巴,当地人公共出行主要依靠两种交通工具,一种是公共巴士,但几乎没有站台和站牌,当地人依靠记忆在固定的地点等车,不知道这是否模仿“文革”期间的中国,担心路标泄漏了军事机密。这样的交通对当地人不是难事,对于游客来说基本很难采用。第二种便是按照固定线路行驶的分享出租车,在线路上招手即停,时常会非常拥挤,但费用也相对便宜。不过同样没有线路标示,外国游客很难使用。所以游客只能用更多的钱乘坐独立出租车,这也为当地人创收增加了一条路径。


  出租车行驶在哈瓦那的大街上,两旁高高的棕榈树好像在告诉我来到了一个海滨城市。而由于过度炎热,满大街能够看到光着膀子的男人和穿着很少的女人。和出租车擦肩而过的,是街头飞奔的老爷车。在古巴,因为美国的经济封锁以及计划经济的开展,这里仍旧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出产的美国老爷车。
  走在古巴的大街小巷里,一辆辆色彩缤纷的怀旧车辆时而从你身边飞驰而过。他们有的早已破旧不堪,甚至连启动都需要有人在后面推行助力,而有的却一派崭新,阳光下闪着光芒的车头和敞篷的结构在看惯了现代汽车的人们眼中显得霸气十足。


  很快,抵达了这个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哈瓦那老城,首要解决的便是住宿问题。在古巴,酒店基本都是国营的,大多条件比较好且费用较高,而且通常需要提前预定。然而,当地政府也容许有条件的古巴家庭自己开设“Casa”,也就是民居住宿,不过一个月需要给政府上交一百到两百红比索,而每个开设“Casa”的家庭也会出于竞争精心整理自己的房屋。从这一点,能够看到一点市场经济的苗头。

  在挑选比对了几家民居后,我们入住了一个独立的双人间,费用大概为二十五美元,相比他们的人均月收入,在古巴能够开得起“Casa”的家庭都应该算富裕的家庭。


  接下来就把自己甩进了这个神秘的城市,看这座城,更看这里的人们。哈瓦那分为两个部分,老哈瓦那是西班牙殖民时期修建留存下来的老城,而新哈瓦那是美国管控时代修建的,整个城市在1959年革命以后基本没有修建什么建筑。
  穿梭于哈瓦那老城,会被那迷宫般的大街小巷所陶醉。这里保存了很多欧式住宅,色彩斑斓的墙体,浮雕装饰的阳台,古典韵味的木门,虽然能够看到岁月留下的残破痕迹,但仍不失那份精致与美丽。
  哈瓦那历史老城区于1982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这里遍布的殖民时代修建的老建筑、教堂、庭院,由南到北由教堂广场、武器广场、圣弗朗西斯科广场、老广场四个西班牙风情广场串联起来。这些久远的欧式建筑,在当下昭示着这里已经走远的历史。



  1492年10月,哥伦布首次航行美洲时发现了古巴岛,1510年西班牙远征军征服古巴并开始了漫长的殖民统治。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古巴像一把加勒比海上的钥匙一样,连接着北美和南美两块大陆。同时作为西班牙殖民世界通往南美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得到了极好的发展。殖民时期的古巴是富裕的,它是拉丁美洲第一个有铁路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安装闭路电视的国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蔗糖输出国,这一切无不记录着这里曾经的富庶。
  经济带动城市建设,西班牙人在古巴修建出了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城市,古老的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建筑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印,它们是历史的缔造,也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历史的记录。
  如今人们依然生活在这些美丽但有些残破的房子里。在那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巷道中,有人推着车子售卖着水果蔬菜,有人骑着自行车叫卖着雪糕冰棍。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喜欢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说着笑着,街头巷尾有一点什么新奇的事大家都去围观,对来往的游客投以友好的微笑。这些鲜活的人们让这些古老的建筑重新活了起来。



  而关于那段殖民历史,或许在他们的书本上,或许在他们的街头故事中,或许在他们住着的房屋里,又或许,他们早已忘记。因为更重要的,是人们当下的生活。
  然而,有些历史是应该被记录的。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让后人记住一个王朝的,必然是那个时代遗留的典型建筑,它们或许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对于埃及,金字塔在,后人就会仰望古埃及王朝;对于中国,故宫在,明清王朝就会被记住。而古巴革命自1959年胜利后的56年间,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宏伟建筑,这让后人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去记住那段历史?
  或许,成立在哈瓦那革命博物馆后面的一艘游艇,成为了那场革命最深刻的记忆。

  1868年和1895年古巴先后爆发了两次独立战争,要求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1898年爆发了美西战争,古巴被美国占领。而长达近400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在1902年美国扶植成立了“古巴共和国”中结束,古巴也成为了拉丁美洲最后一个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国家。在美国的支持之下,巴蒂斯塔发动军事政变,废除宪法,解除议会,取缔各政党和团体,建立了亲美的军事独裁政权。
  1953年,27岁的卡斯特罗集聚了一批进步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两年后他被发配到墨西哥。在那里,他认识了比他小两岁的阿根廷青年切格瓦拉。1955年,一批古巴爱国青年在墨西哥成立了“七二六运动组织”,从此奠定了古巴共产党的基础。1956年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等83名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返回古巴,再次起义受挫后卡斯特罗躲进山区开始游击战。1959年起义军逼近哈瓦那,城里的学生和工人发动总罢工和武装起义,里应外合一举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同年建立起革命政府,同时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让美洲这片土地上第一次飘扬起了社会主义旗帜。
  而如今,那艘“格拉玛号”游艇就被作为国宝陈列在革命博物馆后面的玻璃屋里,它是那段古巴重要历史的记录,更是古巴革命精神的象征。它,也行驶出了古巴的一条社会主义道路。
  在哈瓦那的街道中会找到一种标有“Venta libre”的店铺,走进去会看到落地柜架上稀稀散散放着一些日用品和食品,而柜台上工作人员正在一个叫做“libreta”的本子上写下些什么,然后转身取过一些食物递给柜台前排队的人们。这就是古巴仍在实行的计划经济中的一个简单场景,和曾经中国的“粮票”时代很相似。



  和一个当地人聊天,得知他们每人每个月只能低价购买五个鸡蛋,如果想要购买更多,超过的部分就收取更高的费用。

  很多日常用品的定额配给,这似乎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些中国曾经的影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更是在中国身上学习着,模仿着,探索着。
  1991年,古巴共产党召开四大,决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计划经济。1997年,古巴五大首次提出把经济工作放在优先地位,2010年,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逐渐开始,2013年,古巴建立起首个经济特区马里埃尔发展特区。2015年7月,古巴和美国恢复外交关系。
  和美国恢复关系四个月过去了,一些当地人期许的某种生活还未到来。所以才会出现当我穿着一双美国品牌的鞋子行走在哈瓦那的巷道里时,无数次引来年轻人的目光,甚至好几次有人希望和我交换鞋子。我想,他们渴望的是一双他国品牌的鞋子,更是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生活。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4 19:46 , Processed in 1.35273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