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转载]老虎数量逐渐减少 走私者把目标转向珍稀云豹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成长值: 32360

灰铜v1_03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银v2_01紫铜v1_05绿铜v3_02绿银v3_03绿金v3_03紫银v1_01紫金v1_01紫铜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美国国家地理:老虎的数量逐渐减少,走私者会把目标转向其他猫科动物吗?新的研究显示,稀有云豹的商业交易大幅增长。
根据牛津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显示,在野生猫科动物中,云豹愈来愈受觊觎——而且出现人工繁殖——都是出于商业目的。它们被卖到宠物市场、提供近距接触猫科动物的旅游景点,以及其他利益驱使的类似商业行为。
研究人员尼尔.德克鲁兹与大卫.麦克唐纳德回顾管理国际野生生物贸易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存档的进出口纪录,发现从1975年到2013年,活体云豹的商业交易增加了42%。
云豹原产于东南亚,名字取自它独特的班点毛皮。它们是大型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之一,体重可达23公斤左右,体长可达约一公尺。它们属于完全独立的类组,和雪豹以及「一般」的豹不同,例如非洲豹和印度豹。
约有1万只的云豹存活于野外。它们面临绝种的高风险。
它们之所以成为新宠,主要是因为老虎的数量减少,估计现在不到3200只;它们的骨头、虎掌和其他身体部位,在传统医药和避邪方面非常宝贵。
在野外生活的约1万只云豹,单一个族群的数量不超过1000只,分布范围从印尼到喜马拉雅山麓,并来到中国。根据国际自然保育联盟红皮书,它们面临绝种的高风险;这份红皮书是针对物种保育状态的一份清单,广为国际认可。
这些猫科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森林除伐,但非法交易也是严重问题,尤其是考虑到它们不断成长的商业吸引力。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云豹列入「附录一」物种,代表只有人工繁殖的云豹才可以合法交易。
这使得研究人员担忧。他们发现有超过200只云豹已经被合法交易——几乎全是基于商业理由——自从《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最早在1945年开始管制贸易。他们指出,《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进出口纪录文件并不完整,而且有矛盾。
研究显示,这些违法行为「指向可能的野外捕捉动物的洗钱活动」。人工繁殖动物的合法交易,可能被拿来掩护非法交易活动,例如盗猎和以野外捕捉动物冒充人工繁殖动物,德克鲁兹说。
另一个令人忧心的是,既然老虎得之不易,私人拥有者于是把目标转向云豹。实地接触线人并和他们共事的研究人员,在东南亚的老虎饲养场看到云豹——甚至连南非的狮子园也有。
「如果我们不能够介入并拯救老虎,云豹是否将成为下一个目标?」尼尔.德克鲁兹说,他是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也是非营利组织、总部位于伦敦的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研究主任。
人工繁殖动物的合法交易,可以当作非法交易的幌子。
在某些地方,包括缅甸,云豹的牙齿、骨头和豹皮交易,远超过老虎的;大型猫科动物的器官在传统上受到偏好,是因为心灵与药用上的用途。
研究的结论是,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才能弄清楚,广义来说,云豹是否确实被锁定,成了老虎和老虎器官的替代品。
出于商业目的而被交易的云豹数量增加,伴随的是人工繁殖云豹的活络。这些猫科动物非常容易感受压力,这会导致它们拔掉自己的毛,啃咬自己的尾巴。尤其是被圈养的公云豹,它们会反常地变得具有攻击性。至少有25项公云豹杀死母云豹的事件记录在案。
「我不认为大家完全了解它们被对待的方式,」德克鲁兹说。 「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密集的繁殖计画不一定有针对这个物种的福利或实质上的保育。」
这些猫科动物非常容易感受压力,这会导致它们拔掉自己的毛和咬自己的尾巴。
美国是最活跃的云豹出口国,也是进口云豹的第二大国。研究人员并不讶异:根据国际动物福利基金会,美国人饲养1万到2万只的云豹作为宠物,而且不难发现提供接触大型猫科动物的动物园、露天游乐场,以及其他私人旅游景点。
外来宠物在美国是很好赚的行业;有些州对宠物犬的规定,甚至比宠物豹、狮和其他动物还要多。
因为云豹的商业贸易持续成长,研究人员于是强调加强监督的重要性。 「实在很令人担心现在会产生商业上的蘑菇效应,」德克鲁兹说。 「我们必须实际介入,了解贸易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3 11:58 , Processed in 2.132024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