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图文并茂] 探村浙江临海 | 龙泉古村,一汪泉水守护白云深处山里人家

[复制链接]

 成长值: 33260

灰金v1_05灰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5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铜v1_05紫银v2_05紫银v1_01宝血灵晶灰铜v3_01紫铜v2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台州,临海,龙泉古村。
位于白水洋镇西北,距临海市约40公里,龙泉村村域面积2平方公里,北与天台雷峰乡接壤,海拨400多米,村庄北高南低,整体格局与山川地势相附会。2012年7月龙泉村被列为临海市传统村落。





龙泉村地处大雷山。从白水洋出发,沿盘山公路,驱车要二十多分钟才能到达。翻过村后的山峰,就是天台县的雷峰乡。地处深山的龙泉村,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通公路,也结束了村民外出走山径的历史。
龙泉,是因为村中的泉水而得名,在村西有一口不大的井,村里人叫“泉井”,据说,终年不干,就是最旱的日子,这里也是一汪清水,滋养着一代代的村民。
村后是一座拱起的山峰,树木茂盛,村民称之“狮子炮头”。向西眺望,可以看见大雷山主峰。村前的山岗宽阔而平坦,称“前坪”。原先还长有三棵枫树,一眼望去,如是一艘向龙泉村驶来的舰艇。





-前台大门

村南耸立着一座门楼,人称“城楼”或“了望台”,原先是木结构的小楼,倒塌后重建,成了砖混结构。楼外的石径,蜿蜒而下,一直通往山下。站在此地,清晰地望见山下棋盘一般的田野,以及田野间绿树映现的村庄。在公路没有修通之前,村民们就是从这里走向山下世界。
龙泉村的村民大都姓陈,明末时从天台的张思村迁徙而来。在《务园陈氏宗谱》里记载龙泉村祖先是一位名叫“陈汝立”的人,生卒年月没记。他是潘公的长子,字守本,号君武,有六子一女。在村中拥挤的房屋中有一处不起眼的空坦。村民说,这里原先有两间小屋,是最早陈氏先人居住的地方。




-宗祠梁枋构架

村中有一座陈氏宗祠。祠堂的戏台已经倒塌,大门与厅堂之间,杂草长了半人多高。宗祠依山而建,从院子至厅堂,有一米多高的台阶。厅堂为三开间阔,有12根堂柱。粗粗的堂柱上镶刻着对联,只是字迹铲除,或是写上“文革”时的口号,旧柱镌刻“狮岭起祥云脉绕大雷,龙泉敦古处源追颖水”。落款是“天台褚传诰撰,同邑宗巨西书,岁癸亥午月瑞阳日”。褚传诰是民国天台一位著名的学者,光绪二十年廪贡生,曾编撰《天台县志稿》,是天台中学创立者之一。




-前台的灰雕

这座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完工于民国十二年(1923)。前后耗时达15年之久。在《务园陈氏宗谱》里有一篇“龙泉宗祠记”,详细记载了当时建造宗祠的境况。
“……溯龙泉自张思徙居兹土十有余传,瓜瓞绵延,椒聊蕃衍比闾接壤,美轮美奂,而庙貌未见巍峨,间尝读易礼孝经未赏不憾,系之杨等及此受于光绪三十四年,集合老幼商议,建造宗祠,先贮楚白公祀产为本,次向各户照田筹捐至材料,地基咸劝派下之乐助,协议既定,即日卜基,于村东风水场地方,此地背枕金狮,面向巨舰我,轮辕辐辏,山水洄环,立庙于此,真是以妥先灵而利后嗣,故宣统元年,派下裔孙来趋事作庙,奕奕十余年,相继始告落成。……”村民说,当年建宗祠的图纸还是从宁波祝家村带回来的。




老人们回忆,祠堂里悬挂着许多匾额。戏台的后壁有四个大字:“无矣教也”。在那个年代,戏文是百姓做人最好的教科书。每年大年初一,陈氏族人都会汇聚到宗祠,祭拜祖先。从保留下来的宽宽的祭台,可以看出当时这里是多么的气派。
解放后,陈氏宗祠成了村里的小学校舍,后来,学校搬迁到村前的新校舍,这里就沉寂了下来。
年久失修的陈氏宗祠,一派残景,没有了昔日的雄姿。摆放祖先牌位的祭台也已是青苔斑斑,东边的厢房已是重建,而西边的厢房也是岌岌可危。八字形的大门,耸立在一片荒草之中,满目沧桑。十多年前,戏台倒塌了。厅堂的屋顶已经掀了一大片,但从留下的粗大的堂柱、梁枋,仍然可以看出昔日这里的高堂宏宇。




-花格落地门
村里的古民居保存最好的,要算是“前台”的院子。它坐北朝南,前为单墙,开一扇大门,两扇边门。左、右、后三面是二层楼房。中堂柱上的雀替雕刻得很精细,目前居住五户人家。这座院的后面还有两座院子,分别是“后台”、“里台”,与“前台”建造年代相差不远。台与台不相连,中间有过道。在前台的后墙上的石窗上,有灰雕的装饰,灿头墙上也有“福禄寿”图案的灰雕。这座大院是陈炳方的故居。陈炳方,字文候,生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曾任双港区保平乡乡长。这座大院是他的祖父陈洪量当手建起的。陈洪量,字德宽,太学生,生道光十五年乙未十月廿五,卒光绪二十年乙未正月,建房的时间大约在清同治年间。




-老屋

沿着村道,拾级而上是一座称为“老屋”的院子,据说这是村里最古老的民居,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清末时,这座大院诞生了一位名叫“陈坊仲”的文人。他毕业于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曾担任浙江民众教育馆馆长。




-老屋

如今“老屋”倒塌的更为厉害,已经无人居住。院子里,萋萋荒草,掩着几口水缸。
走进大门,廊柱上的牛腿是两幅古代的人物木雕作品。一幅是两位仕女倚在亭栏俯首私语,一位官样打扮的人,摇着扇子坐在院中的太师椅上,身旁还有一位侍者弯着腰,似乎在听从什么吩咐;还有一幅是两位仕女与两位公子在花园相会,小姐的满脸羞涩,与公子的以目传情,都雕刻得十分惟肖。在中堂的板壁上还贴着“官报房”送来的科举“捷报”。




-老屋的葵形门当
村里还有一座名叫“小坑”的院子,坐北朝南,因为门前有一条从山上流过门前的坑水而得名“小坑”。因为山势陡峭,北、东、西南三面为二层,南面是一层简易房。大门在院的东南角,朝东而开,大门的门楣上有一对门当。院子里的雀替是木雕的狮子,由上而下,神态憨厚,上雕有古代人物故事,中堂的柱上是木雕的两位人物,一上一下,可惜的是头与身子均遭刀铲。
站在龙泉村,眼前是群峰层层叠叠,山脚下是一片平畴,大大小小的村庄在的色彩斑斓田野中隐现。村前的山岗上是一片翠绿的茶园和杨梅树,绿得有些醉人。
每当雨过天晴,一片白云飘来,飘过村前的“前坪”,飘过黑瓦片片的古宅,飘过荒草萋萋的宗祠,也飘过村后的狮子峰。村子显得更加深邃,更加清新。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1-30 23:47 , Processed in 2.637596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