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领风者》是为纪念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制作的作品,讲述了思想家卡尔·马克思一生的传奇故事。 动画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这一长串强大的出品方,使《领风者》这部动画一露面就收获了无数关注,被称为“2019后台最硬的番”。 但从2019年1月28日首播到现在,《领风者》的评价一路直线下滑,不自然的动作设计、念课本一般的对话、过于脸谱化的人设、奇怪的剧情节奏……各方面都太平庸,让人想吹都无处下嘴,这部看似颇具野心地想要在二次元领起主流意识之风的动画,显然没能成功刮进观众的心里。 本着对国产漫画宽容的态度,小编想放过《领风者》画面表现上的问题,把重心放在剧情方面来谈一谈,这股哲学之风为什么难以吹进人心。
《领风者》是少见的人物传记式动画,人物传记题材的故事一般都不太好讲,虽说有生平和事实做参考,但这些内容既是创作者的助力,也是禁锢创作者发挥的枷锁。史实这种东西是由前人转述的,可以说是二手事实,带有转述人主观意识,因此要让人物形象立体起来,创作者必须在事实线路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去“讲故事”,一方面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让人物更加多面一些,也就是说要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两者不止要结合,更要注意平衡两边的比重。 小编觉得《领风者》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能做好这种平衡,过于偏重对于各种思想概念的刻画,并没有把推动马克思成长的“故事”放在重心,动画虽然名叫《领风者》,却并不是讲这个“者”,而是重点阐述这股“风”是什么,这就导致整个动画观感特别奇怪,与其说是在看马克思的个人传记,不如说是在被灌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话太多 《领风者》中的人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对话,而且很少有生活化的对话,大量哲学概念一样的对白,拗口又不接地气,让人会恍惚产生在听有声课本的感觉。 重要历史节点和事件也全都是由人物对话引出来的,没有场景转换,甚至连个图示都没有,历史课本都有配插图,《领风者》却全程靠“马克思不好了那里如何如何了”这种方式来阐述某一事件,难道是想让观众自动调动脑内知识库去脑补那些场景吗?明显是在偷懒啊…… 或许《领风者》并不能称作一般意义上的动画,而应该叫做“话剧式”动画,这么解释的话好像话多点、转场少也没什么,甚至连里面浮夸的人物动作看起来也合理了许多(才不是( ̄ε(# ̄)☆╰╮o( ̄皿 ̄///)) 咳咳,言归正传,老实说话痨属性的动画其实有挺多的,举一个比较知名的例子,大话痨西尾维新,不论是物语系列还是刀语,西尾维新的作品都充斥着大量的“废话”,但这些看似无用的废话却恰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利器,那是因为西尾维新作品中的“废话”都是围绕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展开的,是以一种以小见大的方式来烘托人物性格。而《领风者》当中的对话或自言自语,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些高大上的哲学理念展开的,而且这些对话并不是辩论,而是像总结概念一样念出来的,是片中人物单方面像读者灌输的,无论是对于人物塑造,还是对于让观众与片中人物建立情感联系,都没什么帮助。 二、人物薄 动画现在播到了第5集,《资本论》问世,卡尔马克思已经人到中年,但和第1集比起来除了外形上有变化之外,并不能让人看出马克思的成长,因为动画简化了太多外界事件对马克思这个人的刺激。 虽然《领风者》中也刻意营造了马克思中年时期艰难的生活状态,但却把他遭遇困难时情感波动处理得太过平缓,比如失去孩子的马克思自责不到两分钟就立刻振作了起来,决心为全世界的孩子放弃自己的孩子,无私理性伟岸无比。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是对的,到后来仍然是对的,一个从头到尾都对的人,哪有什么成长轨迹可言? 可是伟人就必须是完美的吗?小编觉得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刻画,比起看一个一开始就对的人一路对下去,小编觉得一个人从小人物成长为大人物的过程要有趣得多,同类题材的文娱作品中把人物成长轨迹处理得比较好的,可以参考2007年的国产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讲得是青年毛泽东的故事,这里不做多讲了,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搜来看看。
对于上过政治课的大多数观众来说,相信和小编一样,并不是很想再听一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什么,而是想看马克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他的成长应该是循序渐进、有因有果,他的思想应该像是潮水褪去,海岸边礁石一点点显现出来的样子,而不是坐在图书馆或是躺在床上一拍脑袋想出来的。 总的来说,动画《领风者》可以称得上是主流意识与亚文化的一次握手,算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尝试,不过就事论事,《领风者》这部动画其实更像是宣传马克思思想的公益教育片,足够有教育意义,但作为动画来说趣味性远远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