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你不知道的隋唐军事史:军队出征与日常训练竟然是两套编制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35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隋朝为例,隋朝的府兵制采取的是“鹰扬府”制,其主官为鹰扬郎将,具体编制见《隋书·百官志》:




改骠骑为鹰扬郎将,正五品;车骑为鹰扬副郎将,从五品;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增置队副以贰之。

鹰扬每府置越骑校尉二人,掌骑士,步兵校尉二人,领步兵。

此后,鹰扬副郎将又改名为鹰击郎将,都是为了好听,不用介意,而其军府内的编制层级为:鹰扬郎将——校尉——旅帅——队正。

也就是4级武官,其中鹰扬郎将的级别单位名为“府”,校尉的级别单位名为“团”,旅帅的级别单位名为“旅”,队正的的级别单位名为“队”。

而隋唐两代的官职承继关系非常明显,唐高祖即位后,重设关中府兵十二军,就恢复了隋炀帝之前的官职,设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并废军府越骑、步兵校尉。

由于隋朝鹰扬府军额史书缺载,如果完全为唐朝继承,则一府应为800、1000、1200人。

然而,《资治通鉴》记录了隋炀帝征高句丽的兵力编制:……帝亲授节度: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十队为团,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各有偏将一人;其铠胄、缨拂、旗幡,每团异色;受降使者一人,承诏慰扶,不受大将节制;其辎重散兵等亦为四团,使步卒挟之而行;进止立营,皆有次叙仪法。

翻译一下,就是隋炀帝派出的野战军,每个军有大将、亚将各一人,全军包含骑兵40队,每队100人,合成4个团,也就是4个团骑兵4000人;步兵80队,每队100人,合成 4个团,也是4个团8000人,另有辎重散兵4个团,应该是按照步兵编制,也就是8000人,总共2万人1个军。




注意,团有偏将,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隋炀帝的野战军,骑兵团有1000人,步兵团、辎重团为2000人,主官为偏将。

也就是说,虽然,这些编制名称和府兵制下的很像,却大大的“超额”了。

可以说,隋代的行军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府兵制的编制风格。

到了唐代行军,见《通典》转引《李卫公兵法》:

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即分为七军。如或少,临时更定。

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为奇兵。

中军四千人,内取战兵二千八百人,五十人为一队。计五十六队。战兵内,弩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马军千人,跳荡五百人,奇兵五百人。

左右虞候各一军,每军各二千八百人,内各取战兵千九百人,共计七十六队。战兵内,每军弩手三百人,弓手三百人,马军五百人,跳荡四百人,奇兵四百人。

左右厢各二军,军各二千六百人,各取战兵千八百五十人。战兵内,每军弩手二百五十人,弓手三百人,马军五百人,跳荡四百人,奇兵四百人。

马步通计,总当万四千,共二百八十队当战,余六千人守辎重。

这个记录,公认为唐初的军事制度,即总数与隋军类似,1军2万人,其中又进行详细的人数区分,划分为7个营,即中军、左虞候军、右虞候军、左厢前军、左厢后军、右厢前军、右厢后军,分14000作战部队,剩下6000人守卫辎重。

注意,在《李卫公兵法》之中,府、团、旅这些编制概念全部被剥离,全部采取临时编制,并层级性地划分为“队”。

上文中的“队”,与府兵制下的“队”人数相当,均为50人,也是在出土的“兵籍帐”中最常见的编制形态,50个人写在一张纸上,并排列成菱形或三角形的布阵形态。




而在《李卫公兵法》中,还有3人的“小队”,以兵种划分的“跳荡、战锋、弓弩队”等等,可以说“队”,成为了唐初行军体制中,最常见的“临时编制用语”,而这种临时分拨兵种职能的方式,也最终影响了日后的节度使镇军职称,比如押队、押衙等官称,实际上都是这些临时编制的临时主官。

而如果仅从军事编制的角度来看,唐初的行军实际上是这样:

大总管(军)——子总管(营)——队正(队),在子总管(4000人规模)到队正(50人规模),之间其实空缺了一堆指挥层级,恰恰采取的是“临时分派的‘大队’编制”。

就此而言,府兵制体系与行军制体系,不但不存在任何的组织渗透性,就连兼容性都很有限,唯一可以帮助理解的,可能就是所谓的“战时军衔”制度,也就是战争期间随着指挥职位而提供临时的军衔,战争结束后还享受正常军衔的军政待遇。

综上所述,这恰恰是两套组织体系,以个人角色和身份产生交集和临时解决的编制体系,更印证了府兵制本身并不是一个为对外战争服务的军事制度的结论。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12:51 , Processed in 0.860951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