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无棺之尸 》(全本)作者:[美]克莱顿·劳森 伤痕译【TXT】

[复制链接]

高级版主 - 高级版主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发书组 - 发书组

 成长值: 33100

灰金v1_03灰铜v1_02绿铜v3_01紫铜v1_02紫银v2_01绿金v1_01绿银v3_02紫铜v3_01紫铜v2_01绿金v3_02紫金v1_01灰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名:无棺之尸
  作者:[美]克莱顿·劳森 伤痕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ISBN:9787546309538
  所属分类:图书>小说>侦探/悬疑/推理
  图书>小说>外国小说>美国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推理巫师”克莱顿·劳森的*后一部长篇小说。本书故事由马里尼和哈特领衔主演,它以一种喧闹、惊险、刺激而极富逻辑的方式上演着,死而复生、连续密室、如魔术般绚烂的表演,为劳森的推理小说长篇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内容简介
  暴君般的大富翁杜德利·沃尔夫把找上门来的勒索者一拳击毙,尸体埋入地下。没想到,勒索者变成了一个——鬼!这个能穿墙而过的鬼,把沃尔夫一家吓得半死。伟大的魔术师马里尼受聘解开鬼的真相,却只见事态越来越糟。鬼开始动手杀人了……
  作者简介
  克莱顿·劳森(1906-1971)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编辑、业余魔术师。他成功的创造了一个侦探形象,一位经营着魔术用品店的专业魔术师——马里尼大师(The Great Merlini)。在他的四部推理小说中也经常运用到他丰富的舞台魔术经验。1940年,他还创作了四篇关于魔术师唐·迪亚弗罗(Don Diavolo)的短篇小说,这个魔术师曾经出现在马里尼大师系列小说的其中一个章节。“唐·迪亚弗罗是一个最喜欢躲在格林威治乡下地下室里研究诡计的魔术师,这个地方经常发生杀人事件,因此警察们常去拜访他,不是把他作为不可能犯罪的嫌疑人逮捕就是请他去帮忙破案。”
  劳森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伊利里亚,父亲克拉伦斯·D,母亲是克拉拉(史密斯)·劳森。他八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魔术师。1929年娶凯瑟琳·斯通为妻,同年他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他们一共有四个孩子。之后他搬到了芝加哥以画插图谋生。


他的第一部小说《死亡飞出大礼帽》于1938年问世。
  他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的四个创始人之一,并提议每年为不同类型的推理作品颁发爱伦·坡奖。他的所有作品都写于MWA成立之前,但是1949年和1967年,由于克莱顿·劳森对推理小说和MWA(包括创办了MWA会刊《严刑逼供》)的杰出贡献而得到了爱伦·坡特别奖。
  劳森还喊出了MWA的第一个宣传口号:“罪无可恕”。1963年起,劳森成为《埃勒里·奎因推理杂志》的编辑,一直到1971年去世。
  马里尼大师的作品至少有两部被改编成了电影。其中一部是《奇迹待售(Miracles for Sale)》(1939),是根据《死亡飞出大礼帽》的故事改编的,但是片中没有一个角色叫做马里尼,取而代之的是罗伯特·杨扮演的“摩根大师”。另一部是《不死的男人(The Man Who Wouldn’t Die)》(1942),劳埃德·诺兰担任主角,根据《没有棺材的尸体》改编,马里尼大师的角色则由作家布雷特·哈里迪笔下的私家侦探迈克尔·谢恩所代替。
  1951年,克莱顿·劳森创作的30分钟电视系列剧《透明人》试播,但是没能继续往下制作。这部电视系列剧由杰罗姆·托尔担任主角扮演魔术师马里尼,由芭芭拉·库克扮演他的助理朱莉,E·G·马歇尔则出演反派。
  1971年3月1日,克雷顿·劳森与世长辞,享年64岁。
  =================
  《无棺之尸》导读
  张淳/文
  1942年的《无棺之尸》是劳森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部马里尼和哈特领衔主演的大戏,以一种喧闹、惊险、刺激而极富逻辑的方式上演着,死而复生、连续密室、如魔术般绚烂的表演,为劳森的推理小说长篇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密室的黄昏与巅峰
  密室小说的发展历程几乎与推理小说的发展历程一样,但具有相当的黏性。推理小说在不同的时期有着鲜明的流派以及流派之间的纷争,而密室则犹如一条涓细的小溪般,源远流长,极富生命力。总有一小群人聚拢在一起,彼此以离奇而诡异的谜题互相挑战,回归最原始的神秘圆桌聚会,将脑力游戏发挥到极致。
  密室是推理小说中最匪夷所思的类型。高空溺死的尸体、地下复活的死人、冰箱里逃生的艺术家……密室早已不再是那个下底上盖,四周石墙的封闭世界,无数的作家对密室这个题材的外包装进行着各式花样的翻新。密室的诡计也不断地旧瓶装新酒,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劳森可以说是热衷密室的作家中,比较保守的一位。他原本就是个魔术师,深谙各种魔术手法和观众的心理。他不会允许自己去写一曲山崩地裂的狂歌,也没有如卡尔般一个形容词便渲染出深入内心的恐惧。他只是一位魔术师,力求将合理、可能、现实的手法以推理小说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甚至不借采用一些非侦探小说元素的极端手段,以保证自己的良心安稳。他是一位特殊的推理小说作家,因为他的灵魂浸透在魔术师的血液之中。而这,也是劳森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密室本就是一个不现实的推理谜题,却有一群人为此付出全部的心血。诞生得比推理小说还早的密室小说,随着推理小说洪水猛兽般的发展而潺潺汇集,经历了许多年的小打小闹、挫折、开拓和积累,最终在卡尔的时代汇为洪流。当一件事物的发展达到巅峰的时期,就是他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他会眼睁睁看着那些他们并不屑的东西从身旁冉冉升起。密室最好的岁月,也就是密室最辉煌的绝唱。20世纪40年代,密室这类纯脑力游戏的题材存活了下来,而其中能够写出饱含逻辑、情节设计、复杂人物关系和惊人诡计故事的,就那么几个人。更而恰好,这些人是常在一起讨论的好朋友。劳森,就是其中的一员。
  情节与诡计
  有人说密室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结束了,因为截止那个时候,除了布朗神父和思考机器之外,还有着大批短篇作家,他们几乎穷尽了密室诡计的所有可能性。1935年《三口棺材》的密室讲义,基本上就是对20年代之前密室所有类型的概括。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人能够超脱此讲义。
  自从长篇推理小说兴起之后,情节、人物关系、连续转折、惊人真相等相比诡计来说更加隐性更加柔性的元素愈发被作家重视,而这些元素与密室题材的结合,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劳森无疑是深谙此道的作家。他对付读者就像是在舞台上对付目不转睛的观众一样,你不认真,你就无法理解。你认真的话,你就已经输了。他会为读者设下无数的伏笔和圈套。当读者自作聪明地以为抓住作者思路的时候,其实才刚刚开始陷入泥潭。《无棺之尸》便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一个被先后杀了三次的死人,一次次从地狱复活归来,而曾经埋葬他的墓地里,连空荡荡的棺材都不剩下。离奇的故事并不难写,但要把离奇的故事写得合理、符合逻辑并且惊人,就难了。这种设计并不是物理上或空间上的概念,而是一种心理的感觉。
  魔术和诡计相通的地方,本来就在于其思维盲点性。这需要表演者高超的误导技巧,而这一技巧又需要作家对读者的心理具有相当的把握程度,并且能够设计出足够复杂而有机的剧情。当推理小说从单纯的诡计短篇时代发展到离奇诡谲如电影画面般的长篇之后,作者与读者的较量,便早已不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掰腕子,猜猜凶手和诡计的真相了。
  以情节的各种设计为核心的误导,辅助着密室和不可能犯罪的核心谜团,才是密室长篇黄金时期真正的秘诀。而劳森呕心沥血的设计,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典范。
  足够复杂、足够离奇、足够惊人、足够逻辑、足够引人入胜,劳森的小说犹如魔术串烧表演一般,看得你眼花缭乱,在来不及思考的途中,便已陷入圈套。读者所需要的,就只是沉浸在劳森的世界里,好好享受这一幕大戏!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俺下过您的E书了,谢谢啦 。。。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7 05:31 , Processed in 2.261693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