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千年白族古镇——喜洲:老舍眼里的东方剑桥 图文 | 老黑 / 出品 说起大理,有人会想到《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里的大理国,那里有多情的段誉、绽放的茶花,有渔樵耕读、六脉神剑;有人会想到苍山、洱海和古城,那里有习大大引述的“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有人会想到“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那些都是大理极具代表性的风景。这些都是狭义大理。 抛开这些,广义大理更美丽,更好玩。当然,如果没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贪玩的心,以及发现美好的内在,这些都是浮云。 大理古城之外,还有不少古镇,比如南诏文化的发祥地巍山,比如“云南”之名的由来云南驿,比如沙溪古镇、凤羽古镇、喜洲古镇。 身在大理,离得最近的就数喜洲古镇了。在《中国国家地理》描述里,这是“最繁华最美好的世外桃源”。因工作需要或兴趣爱好,我以驾车、骑行等方式,去过无数次。 从大理古城到喜洲古镇,也就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心血来潮的时候,我骑上单车,一路向北,边走边玩,杀向喜洲。 大理多美地,顺着环海路往喜洲前进,到处都是风景。一个村庄,两个老人,三个金花,四个阿鹏,都可以吸引游客的目光。沿途池塘、湿地不时出现的水葫芦、荷花、骏马等等,更容易拖住游人的脚步。我非游人,亦难免俗。一路骑行,到达喜洲已经三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 喜洲,古称史城,又称大厘城,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她位于大理市北部,背靠苍山五台、沧浪、云弄三峰,东濒洱海,滇藏公路、大丽公路穿境而过,乡村公路交织,沿海水路有木船、机动船通航,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从古至今,它都是十分重要和著名的商贾之城。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喜洲商帮”,到民国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以“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为中心的民族资本大商集团。现在到喜洲去,四方街那里,还立着牌坊,标注着各大商家。 这些各种“家”已经成为历史,得慢慢寻找和品味,但喜洲的建筑是非常直观的,抬眼一看就一目了然。众多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可以说是“大理白族建筑的缩影和精粹,是白族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和典型代表,是建筑文化的珍品和建筑艺术的杰作,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以古朴典雅、大方实用、坚固经久著称于世。” 走马观花在喜洲,阡陌交通,深宅大院;长长的古巷,悠悠的历史,引人入胜。走过土黄的高墙,拐弯,就见古朴的白墙上,写着老舍的一段话: “喜洲镇却是一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栋。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这是老舍先生在《滇行短记》中记录的初次见到喜洲的情景。我本俗人,没有那么多感悟,不过70多年后,我依然在喜洲看到了老舍笔下的“东方剑桥”。 喜洲不大,从东到西,很快就溜达完了,出去就是大理到丽江的公路,路边有戏台、石桥、池塘、垂柳;水面上睡莲盛开。尽管是个阴雨绵绵的午后,那些睡莲依然灿烂。 去了喜洲好几次,在整理照片、记述此文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和那些来去匆匆的游客没什么区别;听人说起喜洲,我可以插上一句话,“喜洲啊,好地方,我去过。”除此之外,我很难具体的说出什么来;失败! 官方的资料说,“1987年‘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喜洲古镇的大部份街巷、民居院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通过合理开发,一些古老的大院焕发了生机,成了旅游参观点、旅游宾馆等等,为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我想找个时间,邀三五好友,再进喜洲,去品味白族千年古镇,发现喜洲古镇的各种美好。约么,亲? 你好,喜洲古镇。此前去过很多次,就当你没见过我。 我们下次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