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浅谈仙侠

[复制链接] [已阅至2楼]

 成长值: 34540

绿铜v3_04灰铜v1_05灰金v1_05绿银v3_04紫铜v1_05绿金v1_01绿金v3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3-16 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正的仙侠,不能定位,因为仙难知、侠难晓。坦白讲:仙侠这两个字被强行啮合一起,已有裂痕。仙既无情,岂行侠义之事?
仙尊和凡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上有“沟壑”。行为准则、为(仙)人处事、思维逻辑也存大分别。
(如果苟同,何须论仙?会飞、会用法术和法宝的凡人便是……)
数年以前,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一度大放异彩,神秘幽玄的森罗万象,博大而精深,可称旷世巨作。其影响力的广度,迄于今,更如传奇。
区区却以为《蜀山剑侠传》有仙,却没有仙味!
以利益为准则,以感情为方向来决定选择,这,更像现实!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仙人行事应以因果为准则,以“形而上”思想作引导与制约。
唯心,唯信仰。
凯西若说:“在真正的神话想象力中,总是隐藏着某种信仰。”既如此,仙侠的信仰是什么?仙侠小说的信仰是什么?仙侠小说写手的信仰又是什么?如何在小说中表达对仙侠的理念、以及他们存在的价值?这,是仙侠文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浅谈仙侠文学:
明朝,钟山逸叟的一时兴起,便将人类超越自然,上天入地的愿望同殷周之交的历史融合在了一起。
那吒、杨戬、土行孙、哼哈二将,众多喜闻乐道的艺术形象已成为中华文学史上的瑰宝。
鲁迅说它是神魔小说 我却感觉这是在下看过小说中以为最接近仙侠的一本。
(念苍生,救苍生,是为侠意;杀戮间,从于因果,行事间,意随心动又暗合天道,此乃仙味。)
和大多数网友一样,接触网络上的此类小说,从萧潜的《飘渺之旅》开始——一个传仙术、集法宝的长篇幻想故事。当时拿来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以为找到了仙之所迹、神之所栖。在周转几个,几个,几个星球之后,无奈释卷,不忍再读。
《搜神记》书——灵怪鬼力  
《佛本是道》再推——封神演义
《诛仙》却更似——新烟旖旎
现如今,越来越多与仙侠挂钩的自创文学派系相继出现:玄幻小说、洪荒小说、修真小说……让读者迷茫,让读者神伤。
一个接一个,一本接一本,落入套路,没有新意。
仙侠、武侠被写成了仙掐、武打。仙器、法宝、等级,折腾得像网游。非是吾辈之所愿。
时间使人成长,读书让人“进步”。
单就仙侠小说而言,创作上几乎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
我想,撇开什么“技巧论”“布局结构说”等等一些写作手段。
仙侠小说应该能被写得很好看。
华夏儿女千年来的风土人情充满可读性、充满趣味性、充满雅俗共赏的“拍案惊奇”。
古有蒲松龄买典故,谈玄说偈。精心的构思、雕琢的文字当真颠倒众生,妙不可言。
      

仙道者,飞翔于青冥之上,斩断世情所染,了无爱欲暧昧,心如明月当照,人如浮云自在,又何来纷争故事?
可是小说就不一样了,小说要有情节、有故事、有矛盾、有高潮和起伏。
一个故事,没有男女之爱,没有冲突的矛盾,简直无从展开,本质上,仙道思想的精神,就和小说,特别是中长篇故事性格格不入。
谁能真正写神、写仙、写出那一片潇洒一片空明?如果神与仙也如人类一样,好色、贪财、意气、夺权,这样的仙还是仙吗?
可是如果没有色、财、意气,权利之争,故事还是故事吗?
绕回来说许仲琳的《封神演义》。
此部神魔小说最让在下牢记的人物(经久不忘)乃是陆压陆道人:那个葫芦、那个飞刀、那句经典台词“请宝贝转身”。
初试赵公明,后来驰骋杀阵,再借予子牙斩白猿、斩妲己。惊叹于法器诡异、情节引人入胜的同时,隐隐体会出其心机沉密,城府深阻。
这么多年读来,很多人要问:到底也就是法宝之间的较量,到底也就是仙界等级压死人的鏖战。出色的地方在哪儿?
引一段云中子进剑的对话:
      『 殷纣王问:道者从何处来?
  云中子答:贫道从云水而至。
  王曰:何为云水?
  云中子曰: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便问曰:云散水枯,汝归何处?
  云中子再答: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
何为“开山”?何谓“抗鼎”?此等灵慧,当之无愧。
关于大部分的仙侠小说:
作者总希望读者对于自己的书多加赞美、少些苛责。但是,我想,这除了小小满足下写手的虚荣之外,实际营养一点没有。
刘勰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有许多写手在文字方面相当有天赋,堆砌大量的介绍和环境背景描写,并不追求故事性。
虽然说:凡内储充实之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闪耀灵动之气,但读者有分类:
一种如沙漏(注进去倒出来);
一种似海绵(吸进去挤出来);
一种象滤豆浆的布袋(流了豆浆剩豆渣);
还有一种接近于矿床里的苦工(甩去矿渣,单取宝石);
你不能要求所有的读者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像你不能要求所有看书的人,生吞珠粒吐不出沙。
“千载”之中有何人何事、“万里”有何方何景?我们对于诗词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讳莫如深。
堆砌的仙侠给不了读者一种饱的感觉。 鱼肉鲜美,难成果腹之粮;由馒头、米饭、面包等提供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后,才能满足人的供血和消耗的热量。
仙侠文学需要携音韵之美,端菩萨心肠,也能把握生活百态,坚其道心、魔心、儒心、佛心。
刘文典教学生写文章的时候,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诸生不明所指。
他解释说:“观”乃多多观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乃讲究音韵,“菩萨”,则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
诸生恍然大悟。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0 09:18 , Processed in 1.46423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