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科普】细菌都是有害的?专家表示:人体太多的机能都依赖细菌!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2360

绿铜v3_04绿银v3_04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金v1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24 1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到细菌,人人往往避之不及,毕竟它是很多疾病的元凶,是人体健康的一大威胁!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走的细菌加工厂”。从出生开始,细菌就在我们身上“安营扎寨”,并不断繁殖。
科学家推测,一个人体内的细菌数量可以多达10万亿个,约是人体细胞的10倍!光想想是不是都觉得可怕?
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人体内的细菌都会保持“和平共处”原则,而且部分细菌还维系着我们的代谢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细菌也是人体的保护神!
口腔细菌:助消化、洁口腔
由于人的口腔不停的分泌唾液,环境非常湿润,牙齿缝隙多且细小,而且温度又保持在37℃,再加上食物残渣提供的丰富营养,口腔就变成了细菌繁殖的天堂。
研究表明,人的口腔中有500多种,至少2000亿个细菌,即使是非常注意口腔卫生的人,口腔中的细菌也不少于500亿个,而不注意口腔清洁的人,口腔中的细菌会多达1万亿个。
而我们所熟悉的龋齿、牙周炎等牙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口腔细菌。
但在正常情况下,口腔细菌并不会让我们感到不适,而且口腔还存在有益菌,如唾液链球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能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还能参与细胞代谢,起到免疫和自身洁净的作用。
更有研究发现唾液中6种有益细菌所产生的蛋白质,能粘住艾滋病毒,阻止它变种入侵人体健康细胞。
提示
不要过度清洁口腔,比如牙龈发炎,有人喜欢用浓盐水漱口,认为能抑制细菌,但盐水漱口1小时后细菌数量便恢复漱口前的水平,而清水漱口则在85分钟后才恢复漱口水平。
因为浓盐水在杀灭口腔细菌的同时,也可能会破坏口腔黏膜,反而更利于细菌的滋生。
皮肤细菌:缓衰老、解脂类
作为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屏障,皮肤也是细菌的钟爱场所。
而皮肤上一些“常驻菌群”的代谢物,在皮肤细胞吸收后,能促进细胞生长,延缓老化和减少皱纹的产生;还可以分解皮肤分泌的脂类,在皮肤表面形成酸罩,帮助人体抵抗有害微生物的侵害。
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人体皮肤上常见的表皮葡萄球菌分泌的一种物质,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有望成为预防皮肤癌的“特效药”。
而“过路菌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当皮肤状态出现问题或破损时,这些细菌就会变得“气势汹汹”,造成皮肤脓包、毛囊炎甚至诱发引起感染。
提示
减少使用抗菌皂、抗菌沐浴露,搓澡也不要太用力。
胃肠道细菌:促吸收、利生长
对于胃肠道细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健康人类的胃肠道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里面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也有等级之分,有“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三种类型。
像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能合成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还参与人体代谢,促进微量矿物元素的吸收,并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是名副其实的“优等护卫兵”。
像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害菌,就像是野心勃勃的“造反者”,一旦失控,就会大量生长,从而引发多病疾病,甚至产生致癌物。
而像大肠杆菌、肠球菌等中性菌,就像“墙头草”,是具有双重作用的。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和肠道菌群友好相处,如大肠杆菌可以参与维生素K的合成;但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是肠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时,它们就“嚣张”了,若是移居胆囊、膀胱、阑尾等处,就会造成炎症。
我们都想要体内的有益菌多一点,就会想着吃益生菌片、喝酸奶,但与其“种菌”不如“养菌”,为益生菌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促进繁殖。
提示
①大蒜能抗击肠道中坏的细菌;
②韭菜含有大量的锰,能生成消化酶,产生大量的维生素A,有助于修复肠道内壁;
③黄豆中有促进益生菌繁殖的寡聚糖。
过度灭菌,后果严重
1928年,青霉素问世,作为“抗菌神药”,它拯救了无数因细菌感染而徘徊于生死边缘的人。
但抗生素就像是“盲眼的战神”,不分好坏,一网打尽,长期使用,就会造成菌群的“反抗”,一系列的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超级细菌等就会成为危害健康的一大问题。
因此,不要一感冒、发炎就吃抗生素,要不要吃,该吃多少,最好还是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
来源:豫医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8 07:30 , Processed in 1.29936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