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陆] 李志远:有感于莫言“童年读书”

[复制链接]
joshw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志远:有感于莫言“童年读书”

2013年09月26日 07:51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志远       

莫言摘取诺奖桂冠之后,我很想多读读他的书,便买了本他的散文集《聆听宇宙的歌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并从头至尾,认真读了一遍。总体感觉良好,受益匪浅。尤其书中的《童年读书》一文,我反复读了几遍,颇有所感。

莫言说他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看“闲书”成了最大乐趣。所谓“闲书”,实际就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童年读这些“闲书”,从各方面说,都很有益。

童年心灵纯洁,读书过程中,可以牵动真情实感,不仅怡心,而且益智。莫言说:“我怀着甜蜜的忧伤读《三家巷》,为书里那些小儿女的纯真爱情而痴迷陶醉”,还说:“当我读到区桃在沙面游行被流弹打死时,趴在麦秸草上低声抽泣起来。我心中那个难过,那种悲痛,难以用语言形容”。怜悯之情,植于心底。多天真,多可爱!不由使人想到,人间确有真情在,而童年的真情,若能延至更多的成年该有多好。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和冬妮娅的迷人初恋一度让他梦绕魂牵,跟得了相思病差不多。“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保尔在水边钓鱼,冬妮娅坐在水边树杈上读书……哎,哎,咬钩了,咬钩了……其实,鱼并没咬钩。冬妮娅为什么要逗这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浑身煤灰的穷小子呢?保尔发怒了,冬妮娅向保尔道歉。读到这里,童年莫言竟想到了这样的问题:“一个高贵的人并不意识到自己的高贵才是真正的高贵;一个高贵的人能因自己的过失向比自己低贱的人道歉是多么可贵。我与保尔一样,也是在冬妮娅道歉那一刻爱上了她。说爱还早了点,但起码是心中充满了对她的好感,阶级的壁垒在悄悄地瓦解。”当读到冬妮娅青春焕发的身体有意无意地靠在保尔的胸膛上时,他说:“幸福的眼泪从高密东北乡的傻小子眼里流了下来”。无疑,真正的爱情动人心弦,而童年读者更容易与书中情节产生共鸣,从而使幼小心灵,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真善美的陶冶。

童年记忆力强,对书中的知识能牢记于心,可受益终身。童年的莫言,曾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著作,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等等,全部弄到手并都读过了。“那时我的记忆力真好,用飞一样的速度阅读一遍,书中的人名就能记全,主要情节便能复述,描写爱情的警句甚至能成段地背诵。现在完全不行了。”对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是30多年之前读过的,之后再没翻过,“但一切都在眼前,连一个细节都没忘记”。足见童年的记忆力了不得。童年读书过程中,这些铭记在心的知识,成了一笔实实在在的宝贵财富。读他的散文集,不难发现,不少篇章都有“引经据典”,且看得出来,对于新老典故,他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的——显然是对童年读书的回馈。

对照莫言的童年读书,想想自己,不禁深感遗憾。因为,我的童年时代也生活在乡村,但疏于读书,而后来,虽然从小学读到大学,却赶上“大跃进”、“大炼钢铁”以及“四清”、“文革”等运动,挤占了个人不少读书时间,也使自己淡漠了读书兴趣。进入中老年阶段,深切感到了读书的迫切性,但实用主义色彩较浓,少有心灵撞击的火花,而且记忆力逐步减退,甚至掩卷即忘,效果不佳。遗憾之余,只能徒叹无奈。所以,对于儿孙晚辈,我由衷希望他们,珍惜宝贵年华,学学莫言,迷恋读书、发奋读书。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 13:42 , Processed in 2.326640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