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陈云的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8 0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云同志是我党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陈老的晚年,直至他1995年4月去世,我一直担任他的保健医生。在与陈老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持之以恒地修身养性、自我保健,也使我深受教育。
  工作与保健的辩证关系:打倒“四人帮”以后,陈老已是70多岁的人了。当时拨乱反正工作十分繁重,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不忘锻炼身体。从饭堂到办公室有一段距离,陈老每次饭后都要自己提两壶开水到办公室。公务员不让,他就以“任何人不得剥夺我锻炼身体的权利”为由,一直坚持提水好儿年。庄晚年,他意贯笔端,坚持练习书法。他认为,汉字神形兼备,富于内涵。练字时,呼吸节奏与运笔一致,这一点一撇,一勾一捺,要运动手部关节,眼和脑专注字体的笔划,加之往往需要站立着练字,因而有舒筋骨、活气血、健脑益智的效果。正因为他能自觉养生保健,见缝插针地锻炼身体,所以直到90高龄去世时,还思维敏捷,记忆力不减当年。记得1995年年初,当时主管中央经济工作的朱镕基副总理来医院向陈老汇报1994年国民经济完成情况。当朱副总理离开病房时,十分惊讶地对我们工作人员说:“老爷子太神了!太神了!”他一连说了两个“太神了”。原来朱副总理向陈老汇报的一些统计数据中,有一数据的小数点后数值与前段时间汇报的不一样(前为初步统计数据,后为正式公布数据),陈老马上追问究竟哪个是正确的。
清肺咯痰好习惯:陈老平时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清肺咯痰,据说这是我国医学界泰斗张孝骞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传授给陈老的。每天清晨起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运气清肺咯痰。由于长期坚持,已习惯了这种动作,所以一般都很顺利。但有时也很费劲,这就需要采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通过刺激咽喉部,将痰咯出。除清晨外,午休与晚睡前,还要进行一次清肺咯痰,所以每天至少要做3次。用陈老的话说,叫每天做作业。如果作业没有做好,或做不彻底,陈老是绝对不会安心休息的。有时为了这口痰,要花一个多小时。这样认真地定期清肺咯痰,对健康是十分有利的,尤其对老年人,能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老年人由于咽喉部反射减弱,呼吸功能减退,容易导致食物或口水误吸,尤其在晚间熟睡时不知不觉中的误吸,更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也掌握丁一定规律。如果他清晨干脆利落地咯出一口略带灰色的痰,我们称之为“老痰”,是呼吸道正常分泌物,证明肺部没问题。如果痰带有大量泡沫,证明肺部有异物吸入,为气管或支气管的反应所致。如果痰藕断丝连,不易咯出,那肯定已有感染,但仍属早期,必须马上用抗生素。
听评弹是最好的精神享受:陈老爱听评弹,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在陈老的书房里,七八个书架上,装的全是评弹唱片。晚年,陈老行走不便,视力又较差,所以大部分时间坐在沙发上。每天除安排会客听汇报、让秘书读报等外,就是听评弹。用他的话说,因为眼睛不好使,让耳朵多干点活。他专心致志,闭目静听,一听就是两三个小时。只要一开唱机,他就完全进入了剧情,随着唱腔,脸上时而露出笑容,时而露出惋惜,又不时哼上几句。即使后来病重住院期间,他也一直在听。有一次陈老在病床上很烦躁,心率较快,还有早搏,虽用药也一时未见效。后来放了一盘他最爱听的曲子,真神了,他竟很快就安静了下来,心率也逐渐恢复正常。陈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听评弹,他是听着评弹静静地走的。
  定量饮食也是磨炼意志:陈老主张营养平衡,反对额外使用补品。他每天的食谱较为简单,但要求有足够的新鲜绿色蔬菜,有一定量的鱼、肉或蛋类食品。主食是米饭,水果以香蕉和苹果为主。陈老特别喜欢吃豆制品,几乎每天都要吃清炒南豆腐。从营养学角度讲,这是很科学的。他每天吃几粒花生米、几瓣核桃仁都是有数的,决不允许随便增减。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是太刻板了吗,还有什么生活乐趣?可陈老认为,定时定量饮食,不但是养生保健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磨炼意志,培养毅力。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31 21:50 , Processed in 1.164361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