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干扰素史话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7 0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干扰素的发现,源自1899年古巴流行黄热病期间。当时,美国一个调查研究小组的一名叫拉齐尔的医生,为了证实黄热病由伊蚊叮咬所传播,他有意识地让叮咬过黄热病患者的伊蚊来叮咬自己,果然拉齐尔医生也患上了这种病而死亡。死因证明,黄热病的病原体就是病毒。这一悲痛的事件,激起了科学家们研究病毒的高潮。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即便是同一种病毒,在侵入人体后,由于人体及其他环境因素的不同,会产生致病力强弱不同的毒性群体,医学上叫做毒株,而同一病毒的不同毒株彼此之间有对抗和干扰现象。同时还发现,把含有被病毒感染的植物的某种毒株汁液注入到动物体内,动物体内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反应。直到50年后医学界才普遍认识到一种病毒感染某些细胞后,会对另一种病毒的繁殖起到干扰作用。
  英国人埃萨克斯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将流感病毒放在试管里,在火焰上加热把病毒杀死,然后将失去传染活性的流感病毒,放在鸡胚胎绒毛尿囊膜块上,一起放进37摄氏度的孵化箱内,数小时后取出将膜块去掉,另外再放进新鲜的膜块孵化箱,第二天,取出膜块,将一些致病力较强的活性流感病毒放在取出的膜块上。埃萨克斯以为活性流感病毒会对膜块细胞发动“攻击”,不料活性流感病毒的繁殖不但被阻止,而且纷纷夭折。这个实验让医学界折服!终于在1957年,埃萨克斯和林特曼找到了对某些病毒产生干扰作用的“干扰素”。
  然而,干扰素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生产成本异常昂贵。20年后,人们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才使干扰素的生产变为可能。我国也于1982年以后开始试制生产。干扰素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02:01 , Processed in 0.630546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