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转帖] 一代宗师:王家卫对《美国往事》的致敬之作

[复制链接]
hklcom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问”的招牌打了三年——而当观众进入电影院时,却惊奇发现此片更适合的名字是《宫二先生的传奇一生》。得到这样的观影效果其实也并不用感到多惊奇,王家卫的电影一向都喜欢出人意料,结合王家卫擅长的唯美主义拍摄手法,把本来是战火纷飞,纷乱动荡的时代内化到剧中人物的感情世界,更是王家卫的本能所致。

然而拿得出手的绝活未必在所有场合都能引来叫好连连,好比擅作川菜的师傅,给一群对辣椒极度敏感的北方人做菜,即使是美味佳肴,也会被贬低的一名不文。其实,不妨分析一下都是什么人会进电影院看这样一部作为文艺片的《一代宗师》:当宣传方打出“功夫巨制”和“叶问”名头后,那些刚从《十二生肖》放映室里钻出来的观众多半会还没看到导演姓谁名谁,就毅然决然去了隔壁的放映室。这些人看到片首雨中一对多的激烈战斗戏时,不免兴奋,而后——而后不免就要开始骂娘了。精致优雅的旗袍,文绉绉而对其“不明所以”的台词,配上慢节奏的低沉调子——刚从成龙打鸡血的爱国主义中抽身退出,怎能轻易坠入这“靡靡之音”?

对于这一部分观影人群,也许人家导演根本就没想过他们的屁股能在座位上坐足5分钟吧。所以这部影片的真正主流观众,应该还是那些怀念《花样年华》里的擦肩而过,体味《东邪西毒》里的生死相依的那群粉丝。但“逝去的民国武林”这一宏大悲凉,向死而生的主题,是否能在这唯美沉郁的影片效果中让人追忆?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出彩的效果,雨夜打斗、叶问与宫二之父的比想法,甚至火车上宫二救张震,但说回来这也算是王家卫的基本功了。如果不这样,那与甄子丹的《叶问》又有何分别?但问题是,王家卫电影中过多的“杂拌儿”严重影响了观影效果,比如请赵本山出演一位好比少林寺扫地僧般的“高人”,且不说观众对这位笑星的“布道”感不感冒,单就那张脸说出这些话本身就会让人倍觉荒诞。而片尾对于小沈阳段子的插入,莫非就像《让子弹飞》中制片人走后门演个二傻子非得过来客窜一下?王家卫电影的成功之处绝不是靠一堆娱乐明星扎堆,而在于对唯美风格的拿捏到位,对人物情绪表现的合理控制。

其实王家卫恐怕也明白此片在用过往的表现手法拍摄会显得“不近人情”,譬如抗战期间,因大饥荒,叶问的两个孩子相继夭折,王家卫还是吝啬的给出一个表现叶问哭泣的画面,虽然只是一闪而过。而武林中人,也并非全是叶问的沉着冷静,张震的摆酷爽横,而是更多的由众多粗人之辈构成。王家卫虽然也给了这些人足够的表演空间,但问题是观众看到这些大老粗门一个个蛮横叫嚣时,与普通功夫片又有何异?如果说一代宗师有所欠缺的的话,这欠缺就表现在王家卫的不够彻底,这种不够彻底直接导致了那个一直以“情绪”与“场景”化二唯一的王家卫显得在民国武林面前显得捉襟见肘,虽然未必真如此。

影片末尾,不管是悲凉凄美的乐曲,还是烟雾缭绕的画面。都像极了《美国往事》中“面条”抽大烟的一幕?但仅仅是这一幕相像吗?其实从整体而言,王家卫《一代宗师》简直就是对莱翁内《美国往事》的全面致敬,只不过角色性别在王家卫影片中做了一个变换,《美》中的黛博拉对应的是叶问,max对应的是宫二大师兄马三,而noodles的角色对应正是宫二本人。

心中至爱从未真正牵手,同门师兄反目弑父,再见真爱已是“面子“之人,打败所有高手却输给自己,即使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重逢后还是会擦身而过!走不出人生困惑,只能用吸毒来麻痹自己,在烟雾缭绕中虚弱释放……

这能说不是美国往事的“模子”?!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06:29 , Processed in 0.942346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