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宇宙奇观] 生物学家警惕地球处于第六次大灭绝早期阶段[2P]

[复制链接]

区版勋章 - 区版勋章

灰铜v1_05蓝铜v2_05蓝铜v1_05紫银v2_04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紫铜v1_05绿铜v3_05紫银v1_02蓝银v1_05绿银v3_05绿金v3_05宝血灵晶红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2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shen321 于 2014-7-31 20:40 编辑

地球目前的生物多样性是35亿年进化反复试验的产物,但它可能已经到了临界点。根据对发表在期刊《科学》上的科学文献进行审阅和数据分析之后,一支国际科学家小组警告称动物的丢失和下降或将促成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早期阶段。


大象和其它大型动物都面临灭绝的风险


自1500年来,已经有320多种陆地脊椎动物灭绝。剩余的物种则表现出25%的平均灭绝速率。对于非脊椎动物来说这一情况同样可怕。虽然之前的灭绝主要是因自然行星变化或者灾难性的小行星撞击,目前这次灭绝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这一形势被研究首席作者、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教授鲁道夫·迪尔索(Rodolfo Dirzo)描述为“人类世除动物区系”时代。

在脊椎动物中,16-33%的物种已经面临威胁或者濒危。较大动物——也被称为巨型动物,包括大象、犀牛、北极熊和无数个其它物种——面临较高的衰退率,这一趋势和之前灭绝事件的相一致。

较大的动物一般具有较低的生长率,产生的后代也较少。它们需要更大的栖息地以维持能生育的群体。它们的大小和质量使得它们更容易成为人类猎捕的目标。尽管这些物种只代表了面临威胁的动物物种的一小部分。它们的丢失所产生的下渗效应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稳定性,有时候甚至包括人类的健康。

例如,之前在肯尼亚进行的实验将一片土地与巨型动物,例如斑马、长颈鹿和大象相隔离,并观察生态系统对大型物种的移除所作出的反应。很快,这片区域就生长了大量啮齿动物,草地和灌木迅速生长,土壤压实率迅速下降。种子和避难所随处可得,捕食的风险也降低。结果啮齿动物的数量翻倍了,因此它们身体上所存在的携带病毒的皮外寄生物也大量存在。



“当人类密度增加,除动物区系的速率增加,继而啮齿动物的数量增加,病原体水平也增加,这将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美国斯坦福大学森林环境研究所的研究研究学者迪尔索这样说道。“谁能够预想到“世除动物区系”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后果?它可能是个恶性循环。”

科学家细节描述了无脊椎动物区系的令人烦恼的趋势。 在过去35年间人类人口数量已经翻倍,在同一时期无脊椎动物——例如蜜蜂、蝴蝶、蜘蛛和蠕虫——的数量已经减少了45%。

对于较大的动物而言,数量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栖息地的丧失和全球气候变化,这可能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上滴式效应。例如,昆虫会对全球75%的粮食作物授粉,这相当于全球食物供应产生的经济价值的10%。昆虫还在营养物循环和分解有机物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在美国,靠天然捕食者进行的害虫控制所产生的价值相当于每年45亿美元。

迪尔索表示解决方法是非常复杂的。立即降低栖息地改变和过度开采的速率的确有成效,但这些方法必须根据具体的地区和情况而定。迪尔索希望提高对正在发生的大灭绝——这些大灭绝涉及的不仅仅是大型物种——以及相关恶劣后果的意识性将帮助刺激改变。

“我们常常认为大灭绝就是地球上物种的丢失,这的确很重要,但还有一些其它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例如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性的丢失,动物在这些系统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迪尔索说道。“讽刺的是,我们一直认为动物区系是一种神秘现象,但我认为随着这一现象对地球以及对人类健康产生的日益明显的后果,这一形势将日渐明朗。”

这份报告的其它研究合作作者还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希拉里·S·杨(Hillary S. Young)、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的莫罗·加莱蒂(Mauro Galetti)、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杰尔拉多·塞巴洛斯(Gerardo Ceballos)、英格兰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生态水文中心的尼克·J·B·艾萨克(Nick J.B. Isaac)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本·科伦(Ben Collen)。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3 11:34 , Processed in 0.700379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