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管理员 - 管理勋章

 成长值: 3450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4 0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 王宏甲著北京联合出版社

南仁东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第一位获得由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他的名字与“中国天眼”已融为一体。他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人格魅力和职业素养,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称号。《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是再现“天眼”巨匠南仁东一生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书讲述了南仁东少年努力读书,青年刻苦钻研的时光,尤为全面地呈现了他勇于为祖国的科学创新担当重任,乃至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优秀品格。南仁东的一桩桩鲜明事迹,有力诠释了什么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确实太高了。’‘风都会把人刮下来。’但是,同样没有人能劝阻得了他。于是选了李辉、黄琳两个年轻人陪南老师爬。就在南仁东的下方,紧随着南仁东的脚步,时刻准备保护南老师。”
这是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一书中描写的一个场景。
作者王宏甲是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他的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等,其所著的《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对中国新世纪教育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是作者的一部倾情力作。他经过长时间的走访,从南仁东生前的同事、学生及亲朋好友那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翔实生动,细节充沛。
作为再现“中国天眼”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一生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书讲述了南仁东少年努力读书,青年刻苦钻研的时光,尤为全面地呈现了他勇于为祖国的科学创新担当重任,乃至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优秀品格。该书通过南仁东建成“中国天眼”的经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集体主义,展现了知识分子不计功利、共克时艰的精神境界。
南仁东生于1945年,在新中国成长,是新中国培养的博士、科学家。他经过22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中国天眼”,一举达至该领域世界最先进。南仁东为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精彩的科学人生。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2017年11月17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的先进事迹,追授他为“时代楷模”。南仁东是新时代的第一个“时代楷模”。
2018年9月25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仁东星”。
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改革先锋称号。
南仁东“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曾获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2018年,中组部、中宣部印发的《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提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充分肯定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
2018年12月31日晚,习近平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时再次提到了南仁东:“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南仁东“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一生。
譬如,南仁东69岁时爬馈源支撑塔的场景发生在2014年11月。该书写道:“2014年11月,FAST馈源支撑塔制造和安装工程通过验收。馈源支撑塔,就是周围山上的六座大铁塔。最低的112米,最高的173米,每一座塔安装完成,南仁东都要爬到塔顶去。
“‘我每个铁塔都要去爬一遍。我要上去看一看。’这一年,南仁东已经六十九岁。先前那个走路带风、说话声如洪钟,还喜欢与人掰手腕的南仁东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们感到他说话中常有停顿,还能听到他说话的喘息声。他的饭量也明显减少。许多人都劝阻他:‘别爬了,太高了!’”
然而,没有人能劝阻得了南仁东。
“是那种两边带护栏的斜的铁梯子。依然是那身工作服,依然是那顶安全帽,还有那副近视眼镜,这就是南老师的全副武装。南仁东威武得就像一个征战的将军。他抓住了铁梯子的扶手,开始爬了……”该书写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是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18年,中宣部从1545种主题出版选题中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重点主题出版物选题61种,《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入选。另外,该书也同时被中科院、中国作协、中国科协联合列为重点创作项目,在扉页一并收入吴为山创作的南仁东塑像图。
南仁东故去了,但南仁东的故事将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我们继往开来,去创造自己的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生。
先读为快
“中国天眼”
横空出世
1968年11月,南仁东从清华大学毕业了。
他被分配到吉林省通化市无线电厂工作。就这个工厂,成为南仁东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大学——社会实践大学。
再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射电望远镜问世,天文学家获得了以往几千年都“一无所知”的四大天文发现:发现脉冲星、发现类星体、发现宇宙背景辐射、发现星际有机分子。“这四大天文发现,南老师如数家珍。”南仁东的博士生张海燕告诉我,“这四大发现中的每一项里都有故事,南老师讲得津津有味。”
可以肯定,没有射电望远镜,是不可能有这些发现的。
…………
如今,“中国天眼”横空出世。“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它也是当今探测距离最远的望远镜,可达到137 亿光年之外。
它的球面反射面积有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
它对美国阿雷西博的超越,不仅仅是反射面扩大。阿雷西博的反射面固定不动,“中国天眼”的反射面称“主动反射面”,能根据需要瞬时变形——由球面变为抛物面,并立刻进入聚焦——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变形的射电望远镜。
想象一下,一个相当于3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家伙,让它瞬间变形,那又是什么概念。
德国波恩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是可旋转的,“中国天眼”与之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
与被评为人类二十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的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这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缩写名称“LT”和“SKA”,后文我们将反复提到它们。这是1993 年在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第二十四届大会上,多国天文学家联合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巨型大射电望远镜的一个计划,初名Large Telescope,缩写为LT;后改称为缩写的SKA。二十三年后,一位名叫菲利普·戴蒙德(Philip Diamond)的SKA国际组织总干事这样说:
“我从未想过这个望远镜是500米口径的。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设计创意的时候,我就震惊了。”
我是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采访图像中听到他这么说的。这位SKA国际组织总干事,当时就站在“中国天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现场说的这句话。
我看到他说这句话时表情仍存激动。他还说:“我不认为任何别的国家能够做到这些。从几年前的一片荒芜,到现在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
怎么理解SKA国际组织总干事的这句话?
“中国天眼”工程,总体设计酝酿的时间超过二十年,真正开始施工建设只有五年半。这样一个重大工程建在贵州这个大山沟里,诸多建筑材料怎么运进来,施工场面怎么展开?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奇迹。如果简单说一句“这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这个“体现”里有多少内容,你能想象吗?其中,科研部门的协作,贵州干部群众的支持、参加工程的工人群体的奋斗,以及南仁东与工人、农民的感情,“南仁东团队”密切负责、共同奋斗的日日夜夜,这一切是国外罕见的。
一位名叫左乌米斯(Tasso Tzioumis)的澳大利亚天文专家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台望远镜可以与它相提并论,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中国在这个领域,似乎由于南仁东的出现,由于南仁东的祖国已然拥有的综合国力,在一个转折点上,突然“弯道超车”,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6 07:04 , Processed in 2.381552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