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洞察:大数据视角下的畅销书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2710

绿铜v3_04绿银v3_04灰金v1_05紫铜v1_05绿金v1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5 1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一新书叫《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这本书采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了很多作家和作品,然后从中总结出一些有趣的规律。澎湃新闻刊登了一篇书摘,分析的内容是封面作家名字的大小以及作家作品的长度,非常有趣。
先来看下作者名字的大小。如果你想判断一位作者在出版商眼中到底有多重要,或者多有市场号召力,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看一看封面上作者名字的大小。
《纳博科夫最喜欢的词》这本书的作者,收集了2005年到2014年10年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图书第一版的封面。他发现,某本书第一次排在畅销书榜首时,这位作家的名字大概占封面面积的12%;当这位作家成为畅销榜常客之后,比如有了5部以上的畅销榜作品,他的名字会占到封面面积的20%。也就是说,
以著名作家斯蒂芬·金为例。斯蒂芬·金的第一本书《魔女嘉莉》在1974年出版时,他的名字占整个封面的比例不到3%;在他出第二本书的时候,名字占到了封面的7%;而第一本书出版15年之后,他的名字占到了自己新书封面面积的47%,书名《黑暗的一半》还没作者名字大。不过,后来就没有这么夸张了。可能是作者和出版社都觉得有点过了。
然后是合著者的署名。两位甚至更多作家合写一本书的情况越来越多。1994年时,大约2%的《纽约时报》畅销榜作品是合著作品,过了2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0%。甚至像斯蒂芬·金这样的大牌作家,也会找人合著。
但是,大部分读者意识不到这一点。因为第二作者的名字通常都很小,小到你会忽略不计。比如,一位作家是他的合著者名字大小的27倍。比较正常的情况下,第一作者是第二作者名字大小的4~6倍左右。不过,斯蒂芬·金就很厚道。尽管大部分读者都是冲着他的名字买书的,但在两本合著作品的封面上,斯蒂芬·金的名字和合著者的名字大小一样。
再来看一个有趣的数据事实:作者总会越写越长。
少数作家会在构思系列作品时,先想好自己的作品布局,因此每一部长度都差不多,比如《饥饿游戏》三部曲。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书只会越写越长。比如哈利·波特系列。这一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长度的2.5倍。第四部是第一部的2倍,第五部是第一部的3倍。其他系列畅销书,比如《暮光之城》系列、《分歧者》系列,都是如此。
而且,对严肃文学作品来说,这个现象同样存在。从1980年以来,有25位作家的第一部小说入围了普利策奖。然后,他们中有18个人第二部小说比第一部要长。作家在出版了第一本书之后,总是压抑不住要越写越长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 10:22 , Processed in 1.83454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